新闻中心
从“育分”到“育人” 成都市试点中小学贯通式培养
发布日期:2025-09-29
新闻来源:成都市教育局

        为落实“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”和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关于“推进幼小衔接、九年一贯制、十二年一贯制和高完中等贯通办学”精神,推动育人方式改革,缓解教育焦虑,成都市自2025年起,探索开展“小-初-高”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。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。什么是贯通式培养?贯通式培养有哪些特点呢?下面,成教君为您详细解读。
        贯通式培养
        贯通式培养试点不是学制改革、不调整现行学制,是在国家规定学制、课程和教材基础上,探索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,打破学段壁垒,实现课程体系、素养培育、教学资源、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培养。
        实行三项贯通
        一是学段贯通。面向参与贯通式培养的全体学生,不搞选拔掐尖,自愿参与的学生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接读到高三,或从初中一年级直接读到高三,提升教育体系的整体性、促进核心素养持续发展、解决学段间知识断层和学习方式转变及适应问题,有效减轻学生升学压力。
        二是课程贯通。试点班级在国家规定学制、课程和教材基础上,统筹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,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,构建具有整体性、衔接性、整合性、选择性、独特性的课程体系,实现课程纵向整合、层层递进,横向打破学科壁垒、跨学科融合。
        三是素养贯通。贯通培养试点班级创新育人方式,小学阶段重点培养“学习能力、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”三种关键能力,中学阶段重点培养“人文素养、创新素养和人格素养”三种核心素养,促进学生能力素养逐级进阶。
        推动三项改革
        一是育人方式改革。着眼学生学习方式、行为习惯、自主学习能力一以贯之的培养,构建与实施贯通式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,形成人才成长的多路径发展图谱,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个性兴趣、做好长远生涯发展规划、有更多样化选择机遇。
        二是教学方式改革。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式,教师转变教学理念,采用项目式学习、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教学模式,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,培养学生综合素质;主动创新数字化赋能典型应用场景,开展学生自适应学习、个性化学习,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。
        三是评价方式改革。建立贯通式学生多元评价体系,除学业成绩外,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、实践能力、创新思维、身心健康等综合素养提升,将评价结果以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,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,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、客观的指导。
        下一步,成都市教育局将认真贯彻“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”精神,不断总结改革试点成效,逐年扩大试点范围,探索构建“小-初-高”长链条贯通培养体系,有效缓解群众教育焦虑,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

咨询电话
( 028 )
8675 0030

官方微信公众号
扫描加关注
©  成都华港盛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  版权所有